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台北班基本倫理學第三組提問以及孫老師簡答

第四期生命教育台北學分班 基本倫理學一提問報告

第三小組成員:

02陳玉玲 06林士譽 18顏映帆 68高慧芳 70簡玉娟 72吳心怡78胡海穗

1. 「鋪張」的拜拜或喜宴文化可說是不良風俗,「鋪張」的定義是否具有約定俗成的標準?能隨社會情況有不同之標準而現今傳媒常大肆報導豪門婚宴的金額,對於現在的應然倫理而言是否能形成批判的力量?(P.3不一定,因為也能引人豔羨

2. 「今日社會應從理想的『做人原則』(應然倫理)來批判與修正傳統的倫理觀念(實然倫理)」;「後者(應然倫理)的建構也往往在批判前者(實然倫理)中進行」,若理想的做人原則(應然倫理),必須要透過批判反省實然倫理才能建構出,(1).那我們現今批判反省所得到的當下應然理,經過社會大眾潛移默化變成實然倫理後,是否在未來又因為遭受批判質疑,而變成吃人禮教?不能排除這個可能性(2).所謂的「理想的『做人原則』」是可以改變的?有能變的部分,也有不能變的部分(3).應然倫理與實然倫理互為深究的前提,如何定義出可以說服人的應然倫理?(P.3,P.7-8這可能是一個不斷辯證的過程,沒有簡單的答案

3. 倫理是否有文化差異性?理想的『做人原則』(應然倫理)也會因為國情不同而改變?上面已答覆過。還是會因為國情不同而改變的,算是實然倫理?題意有問題P.3

4. 不同國家或不同宗教團體面臨彼此的實然倫理或應然倫理衝突時,吾人又該以何種哲學理論去做批判性的思考呢?(P.3)題目太抽象,無法具體回答

5. 當台灣爸爸和巴西媽媽都已過世的吳憶樺小朋友,從小在叔叔家成長,自己也表達願留在臺灣,而巴西的外婆訴諸臺灣法庭,臺灣政府將小孩的監護權判給巴西外婆,當時(公民不服從)佔有很高的民意,請問老師,當法官明白體制外的(公民不服從)屬於大多數人民的(應然倫理),是否可以放棄法律上的(實然倫理),如果法官的判決無法顧及大多數的民情,人民的應然倫理與實然倫理產生對立的衝突時,教人民該如何自處?(P.3-4)這題有些複雜,必須進入個案詳細的脈絡,才能討論

6. 「網路犯罪和未經充份風險評估的基因轉殖作物,在道德上的不正義無庸置疑。」網路「犯罪」可較明確定義其不道德之處,因其能概括成以網路做為工具行「犯罪」的事實。而未經充份風險評估的基因轉殖作物其不道德之處是在「未經充份風險評估」或是「基因轉殖作物」上?若為前者,在社會或科技發展中的歷史,過去因未知而無法考慮到的層面,現在因為已知影響,是否即可稱過去所做所為是不道德?若為後者,其不正義的原因為何?(P.4這點後來談結果主義時再詳談

7. 在倫理和法律的比較上,會有違法但不一定違道德的情形,而違法的定義為何?假設一人損害他人財物為了救出一隻被關在烈日下汽車中的小狗(或小孩),法律上若裁量該行為不予起訴或判刑,是否符合「違法」?若發起革命(叛國罪)推翻暴政(不違道德)、劫富濟貧,或是背玻璃娃娃同學行動,過失導致其死亡,是否符合違法但不一定違道德的情形?(P.4「符合違法」是一個奇怪的概念

8. 承上提問,若有違法但不違道德的情形,是否表示該法為惡法,或有不合時宜之處?若如此,公民課本上提到法律是最低層次的道德規範是否也是合理的敘述?很可能因為代表現今的法律是以過去的倫理概念制定的,而隨著倫理概念的演變,法律卻尚未修正,才會出現違法但不違道德的情形?沒那麼簡單P.4

9. 法律和道德共通點:兩者都追求「公平」與「正義」,兩者都以福祉提昇,利益衝突的解決為宗旨。法律和道德不同點:道德是由內而外的各種規範和理想;法律是由外而內的行為約束。提問:法律是否具有消極性涵義?比較狹義?而道德是否具有積極性涵義?比較廣義?(P4)不完全如此,而且,也要看你如定義消極與積極,狹義與廣義

10.法律與道德都追求公平與正義,為何會有惡法產生?法律理論與現實並不相同惡法應受到德反抗,但卻不易且過程冗長,如何平衡? (P.4)

11.關於體制外的「公民不服從」,(1).這種行為算是符合道德但違法的行為嗎?還是違反較小的道德(人人應守法),而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道德?(2).台南女中的脫褲事件與早期的學運,是否都屬於公民不服從的行為?(P.4相近

12.何謂「形上往形下的角度」、「形下而形上的觀點」,請說明?(P.4)

13.「倫理」是「應該如何做人或生活的一切理想、原則、或實踐」,這句話是否有一個前提:人要在群體中生活?在荒島中的人,是否還要遵守倫理?亦或有其倫理規範,只是可能不同於在群體中生活的人?還是必須遵守與其他社會一樣的倫理?(P.4-5假設性問題,就不詳論了

14.何謂假言令式?何謂定言令式?(P.5)談康德時再說

15.請教授再說明實然倫理、應然倫理、共通倫理的關係。(P.7)

16.我們是否可以將實然倫理歸屬於描述倫理學的範疇,而應然倫理歸屬於哲學倫理學?(P.8這問題有點奇怪

17.中東回教國家限制一名女姓運動員拋頭露面的參加世界性田徑比賽,這是回教信徒的實然倫理,而不是該女子的應然倫理,這樣敘述對嗎?有可能算不算是描述倫理學?(P.8)題意有問題

18.承上題,假設該國政府欲透過國際法庭,將這位想參賽的女子引渡回國加以判罪,限制出賽,請問主辦競賽的民主國家決定尊重回教國家的實然倫理,卻罔顧這位參賽女運動員的應然倫理(?),也傷害了民主國家賦予人民的應然倫理(?),這種評論算不算哲學倫理學呢?(P.8)

19.「道德觀念不能只是一種倫理的知識,它必須內化為人生的態度,並落實為具體的實踐。」,提問:一般人要如何實踐?若無宗教信仰的人可以達成嗎?若透過靈修可以養成,又該如何進行呢?(P.10-11)問題太大

20.若有moral的訴求,卻以一般immoral的行為表現,immoral的行為是否可歸納成nonmoral而不宜給予評價?題意有問題在公眾場合赤身裸體來訴求反皮草和以扔雞蛋行為對付虐狗者,兩者有觀感上的差異,原因是否為後者的行為恰與其訴求矛盾?moralimmoralnonmoral有無標準或定義?(P.11

21.承上題,含有immoral元素的電影或藝術作品,是否會因藝術之名,而轉變成nonmoral,例如國片「艋舺」?(P.11視情況而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