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台北班基本倫理學第六組提問以及孫老師簡答

99424基本倫理學(上) 第六組 12節課後提問

組長:19陳孟娟 組員:13謝玉娟 17許一玲 46孫芳屏 71羅雪【小組共同提問】

1. 進行道德善惡判斷時,其判斷之六原則(前提性條件及規範性條件)是否必須逐一檢視,缺一不可?此六原則為充分或必要條件?充分必要

2. 意志善惡判斷之前提性條件中,(心智成熟度--ppt)談及人在道德發展上的不成熟能削弱人的自由,因而削弱人的道德責任。這裏的「自由」所指為何?而自由與道德責任有何相關?成熟的認知與選擇的自由

3. 「饑寒起盜心」這種迫於生存不得不的情境,是否會影響個人自由意志之行使?不一定對其善惡之判斷是否應該有差別?自由意志若是OK的,進一步我們要判斷的是這麼做是否不對,來決定意志善惡的判斷

4. 「良心」是無法由個人外在看透的內在動機,如何評斷「心善」或「心惡」?自己判斷

5. 若一個人從事善行的理由是帶給自己快樂,那麼,就不能說他是個具有「德行」的人。依此,我們常說的:「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價值觀是否錯誤?太嚴厲了。當然,若人只是為了這一點而行善,是比較有問題的。助人為快樂之本並非錯,而是一個比較他律的勸善方式,也許適用於道德初階的人

6. 道德判斷六原則僅規範(?)個人意志,未涉及與個人有密切關係之重要他人。但三字經裏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墮」,父母和師長是否必須兼負孩子和學生的道德責任?當然 成年與未成年是否有不同?

7. 意志善惡判斷之前提性條件包含心智成熟度及心智健全度。而在974月一名罹患過動症狀的國小學童,推打同學受傷,法官認為該學童已經有辨識能力,卻不能控制自己,而家長也疏於管教,因而判決必須賠償受害者12萬。此學童及家長是否應負道德上的責任?任何好的倫理討論必須先注意:相關事實是否充分收集或得知

8. 判斷人的善惡,不僅要有善的意志,還要看是否能貫徹於行動,但如果「心有餘而力不足」,有心為善但做了一半才發現非自己能力所及,或因為意志薄弱而中途放棄善行,還能謂之善嗎?思考善惡,所用的概念雖是非二元的,但思考者應瞭解他是像光譜一樣連續的

9. 意志善惡判斷之規範性條件似乎不夠具體?例如何謂善行?何謂惡行?這兩個正是我們繼續要討論也正在討論的問題 古時宋人用手將稻苗拉高以幫助成長,結果稻苗反而枯死;許多父母也會用自以為愛孩子的方式來教養小孩。當下,宋人和父母必定是在自由意志下秉持善動機(出發點是好的),依此,他們是善意志嗎?這就要看他們知不知道他們選擇的行為很愚蠢。如果不知道,那麼他們的心智有問題,如果知道,那又怎會是善意志?

10. 我們在道德框架中做道德判斷,道德框架是否應該因人而異?是否有可能不客觀?題意需再澄清

11. 規範因素是否應該考慮個人當時所處之文化背景、民情、風俗或其他因素?看你指的是什麼判斷的規範因素?

12. 甲想要實現一個非常邪惡的壞計畫,為了這個邪惡的計謀,甲終其一生都在做善事。就在甲等了十幾年要實行的前一天,甲卻突然暴斃死亡。在道德上,甲的意志是惡的,所以是壞人。但實際上他並沒有做壞事(來不及做就死了),反而曾做過許多善事,一般人也認同他是一個行善之人。依此,道德判斷若只強調人的意圖或行為(何意?),是否會與某些情境相衝突?此處所舉的情況非常抽象,很不現實。道德理論若與如此不具現實意義的情形相衝突,似乎不會影響理論在現實世界的解釋能力。又,道德判斷的對象只有意圖與行為,所以並無強調意圖或行為的狀況。

13. Bernhard Von Clairvaux認為即使人在行為當時是按良心做事(兩種道德判斷p.3,並且也不知道所做的事不對,這個人仍然是惡的。此種說法忽略了意志與態度在決定一個人的道德善惡的關鍵地位,是否較偏向「目的論」?這裡有很大的誤解。他的說法錯跟他是否主張目的論風馬牛不相及

14. William of Ockham指出人是否正直(兩種道德判斷p.4,要看他做正直的事時懷有什麼樣的動機。一個人的動機可能有很多種(可能會同時存在),例如黑人賣潮T,他同時具有(1)愛心公益;(2)沽名釣譽:打響自己、公司的知名度;(3)從中牟利的動機。因此,請問他是行善還是行惡?請先區別兩種道德判斷。行善行惡論及的是行為的對錯。你應該問的是他的動機是善是惡

15. 「出於義務的行為」和「符合義務的行為」,兩者有何不同(兩種道德判斷p.5

16. 文章中(兩種道德判斷p.6G.E. Moore提及,「工具價值」和「本質價值」分別代表什麼意義?這兩者又有什麼樣的差別?

17. 兩種道德判斷p.7)行為動機與意志抉擇必須以理智所能洞識的價值次序為前提,理智所不能洞識的事物,儘管是所謂的「客觀」道德價值,也不可能做為善良的動機或意志的對象。此點是否與意志善惡判斷的前提性條件,如「心智成熟度」及「心智健全度」有關?無關。成熟與健全的人也不能有所有的知識

18. 文章中(兩種道德判斷p.8)的注釋17提到,「在這樣的自我超越中,人的道德主體性以及互為主體性才能圓滿實現。」「道德主體性」的意思是否為人身為一個主體做出了符合道德規準的行為?又,何謂「互為主體性」?

19. 文章中(兩種道德判斷p.8)之「基本抉擇」是否只涉及善惡兩端,或尚有其他向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