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台北班基本倫理學第二組提問以及孫老師簡答

基本倫理學提問

班別:第四期台北班

組別:第二組

老師:孫效智老師

助教:孫敏智

組員:黃姿勳(組長)、古淑瑩、吳儀甄、張美雲、莊淑華

提問方式:全組共同提問

第二組提問如下:

1. 如果世人們都努力實踐倫理(道德)原則規範,那各大宗教對無神論者而言,宗教存在的意義是否只剩人生的終極安頓?理性倫理與信仰倫理會有不同之主張又個人或學派的倫理的觀點是否又因信仰宗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釋?這有一點複雜 P. 3, 4

2. 「應該如何生活﹖」,「應該如何生活﹖」等應然概念,是否有正確的解答﹖選擇正確的道德行為是自由﹖還是義務﹖不一定,詳於今天之課程S9P. 8

3. 個人或社會會有怎樣的「實然倫理」觀,與他們是否做到自己所接受的「實然倫理」理想是不同的兩回事,做不做的到的問題不妨礙他們實際上有怎樣的倫理觀念,但倫理學中「How」課題追求如何道德,也就是期望達到知行合一,知行不一卻又是最嚴重的道德問題之一,既然如此,為何是否做到自己所接受的「實然倫理」與有怎樣的「實然倫理」觀會是兩回事?其中的邏輯是怎樣的脈絡?P. 8, 23

人知道不該說謊,但有時由於膽怯或利益而說謊

4. 「誰應該培養道德情操、遵守道德原則並追求道德理想?答案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道德,因為道德是有關每一個人應該如何做人與處事的課題。」此問題解答是在說明只要是就應該道德,那對於心智在先天或後天上有缺陷的人也得要求他們應該道德嗎?否,只要是有行為能力的人才應該奉行道德 P. 10

5. 以後設倫理學針對Kagan:「火燒小孩」提問,何以Kagan以火燒小孩為例,而不以火燒人、火燒男人、火燒女人、火燒中年人、火燒老人...等為例,在Kagan的時代,或Kagan有什麼特別的背景以小孩為例講述規範倫理學?P. 14

Kagan是我們同時代人,舉小孩為例應該是特別訴諸我們的直覺對這樣的行為的不認同

6. 直覺主義認為道德判斷或原則的真確性只能透過直覺來肯定;在具體情境中,人「自然」能依靠直覺認出道德要求的方向;這樣的概念是否與現象學有關?P. 20

無關

7. Aristotle:「如果一個人懷疑他是否該尊敬諸神、孝愛父母,這個人所需要的恐怕不是哲學論證,而是鞭打」。隨著社會風氣的敗壞,以最近亂倫女生偕男友與弟弟弒父的新聞,如果提出孝愛父母的懷疑,是否可以進入哲學論證,而不是鞭打?P. 21

亞里斯多德只是要指出,有一些事情,其理自明,不待論證即可有確切判斷,而不是說這些事不能予以哲學論證。

8. 立場不必中立,然主觀的個體受限於語言與實然倫理的框架,是否真能價值中立﹖是否能有正確的態度﹖這就是不斷要修練的功夫

9. 台灣大部分的人認為應維持死刑,是否可以說是實然倫理﹖對大部分人而言,維持死型是他們的實然倫理如果死刑可以殺人,則「不可以殺人」的前提是否為錯﹖前提?不能殺人是全稱命題,並沒有什麼前提。應這樣說,殺人並非在任何情形下都是不道德的。全稱命題式的道德規範表述方式是有問題的。則為何不可以墮胎﹖為何不可以安樂死﹖即使不是在任何情形下,殺人都是錯的,但,我們仍可以說,在大部分情形下,殺人是不道德的。同樣的,墮胎與安樂死亦復如此。

10. 移風易俗是透過不斷的道德反思來進行,然而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價值道德觀,以現今社會狀況的倫理道德觀來批判過去社會狀況的倫理道德觀是否欠缺了公正的態度?

不必時代倒錯地(anachronism)批判過去,只需指出過去的不一定適合現在即可。再者,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道德觀,但也有共同的道德觀。

11.「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如果某一法條違背倫理的規範和精神,那該如何因應?前提有問題。不過,若法律違背道德,且情節重大時,自然就產生修法的需要

12.天主教將「罪」區分為大小罪,倫理學是否接受這樣的區分,為什麼?

可以接受。

13.「宗教誡命」和「道德原則」何者優先?

原則上,後者優先

14.「倫理規範」是所有規範體系中最重要的規範嗎?為什麼?

是的

15.「實然倫理」和「應然倫理」二者之間互相依存的辯證關係為何?能加以簡單扼要的說明嗎?

沒有留言: